文/吴东峰配资操盘十大技巧
皮定均和毛主席在一起
皮定均,安徽金寨戴家岭人,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红四方面军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,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,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。1955年,被授予中将军衔,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
一
1992年7月27日,福州。笔者访皮定均将军故居,闹市中如入山林,排闼送青,临窗挂绿。将军楼青砖黑瓦,共三层。下层空架,存自行车等杂物。楼旁有一排房,三小间,一为警卫居,一为司机居,再为存农具之用。农具间均为将军生前所用之物:两个粪桶、两只畚箕、一条扁担、四把锄头、一个铁耙、一个竹笆、一把大扫帚、一把斧头、一把锤子,以及锹、镐、铣、拉钩等挖土种菜小农具10余种。是时,皮定均将军已作古16年。
皮定均将军故居客厅左耳房设一灵堂。将军遗像居正中,左为王桂五写的悼念诗,右为乐时鸣写的悼念诗。遗像下方为张爱萍将军写的悼念诗。题款曰:“突闻皮定均同志不幸殉职,悲痛不已,特诗悼之。1976年2月8日于301医院。”全诗如下:
年少扛起枪,
为了工农得解放,
越过雪山草地,
矢志紧跟党。
一生戎马行,
千里突围战沙场,
抗美援朝破纸虎,
跨过鸭绿江。
意志多刚强,
爱民爱兵永留芳,
光明磊落照肝胆,
东南折栋梁。
台湾定解放,
一统江山指日望,
疾风尽扫浮云日,
灵台祭名将。
1946年夏中原突围时,中原军区1纵1旅旅长皮定均将军率部掩护全军向西突围。掩护任务完成后,将军机动灵活,出敌不意,决策东进,横越鄂豫皖三省,经二十余昼夜千余公里长途行进,跳出蒋军围追堵截,大小战斗凡十余次,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。华中《新华日报》以《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!》为题发表社论,将军威名由此大震。
据云,1955年评衔时,按皮定均资历,原报少将衔。毛泽东记起中原突围事,大笔一挥:“皮有功,少晋中。”又有版本为:“定均有功,由少进中。”将军去世后,家人遍查档案,不见真迹。笔者曾问知情者,答此为当时总干部部领导作授衔报告时传达的毛泽东口头指示,非批示也。1955年,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,时年41岁。
二
皮定均将军有外号三:一曰“皮猴子”,意为作战机灵;二曰“皮老虎”,意为作战勇猛顽强;三曰“皮驴子”,意为脾气大,性情暴。将军身为高官,体恤下情,农民本色依旧,故时人又以“布衣司令”呼之。
一日,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将军至某岛植树,见团长、政委未带植树工具而指手画脚,便问:“什么出身?”答:“贫下中农。”问:“种过田没有?”答:“种过。”问:“放过牛没有?”答:“放过。”又问“牛走路时先迈左腿,还是先迈右腿?”团长、政委汗颜。
一次,皮定均将军至平潭岛视察部队。某营营长报告后,将军问:“全营多少人?”营长答之。问:“有多少炮?多少枪?”俱答之。又问多少干部,多少战士,多少农村兵,多少城市兵,营长支支吾吾。将军随即话锋一转:“你爸爸叫什么名字?”“×××。”“你妈妈呢?”“×××。”将军曰:“你还不错,没有忘记父母。我告诉你,作为一营之长,岛上的一切,就要像记住你父母的名字一样!”言罢拂袖而去。
某日,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将军至甘肃张掖视察地形。见途中山穷水恶,颓垣破屋,心中不悦。吉普车进山,山民聚而围观,皆破衣烂衫,10余岁女孩衣不蔽体,将军亦不悦。问地委书记:何不着衣?答:此乃傻女。将军下车进山民家,屋里数妇人盘腿坐炕上,无一起迎者。见将军到,遂用双手将衣襟拼命往下拉。炕上人均未穿裤子也。将军更不悦,怒问地委书记:“看到了没有?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!”地委书记答:“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。”将军大怒:“你家的女人有没有这个习惯?!”书记讷讷无言以答。
是晚回家,将军翻箱倒柜,搜罗所有旧衣服,与国家配发的全家人布票,嘱夫人张烽全部捐给张掖山民。
据皮定均将军之子皮效农所言,皮定均将军一次由兰州乘飞机至某地,盖电话错传,下飞机后,来接机的为解放牌大卡车。一车工兵,满身油污,扶锹握镐,将军身处其间,坐也僖僖,站也僖僖。车上人皆不知其为刚上任的兰州军区司令员。
皮定均将军治军严厉,时间观念极强。
某日,皮定均将军至某师观看战士演出队演出。时间定在晚8点开演,因师领导尚未到齐,过8点仍未开演。将军不悦,问陪同的副师长:“为什么不开演?”答:“师长、政委马上就到。”将军起身说:“你是战士演出队,给战士演出,叫战士遵守时间,你不遵守时间,不看了!”言罢即走,该师领导惶惶然。次日演出,8点准时开始,一分不差。
又某日,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将军至某空军基地视察。临行上飞机,约好前来送行的该基地领导尚未到。将军问随行人员:“起飞时间到了没有?”答:“到了。”将军命令道:“上机。”随行的军区作战部副部长考虑到空军是代管部队,劝将军曰:“他们已经在路上了,等一会儿吧,不然不太礼貌。”将军对曰:“说好了时间不到,是他不礼貌还是我不礼貌?”言罢大步登上舷梯,钻进机舱,命令飞机立即起飞。
皮定均将军爱骂人,官愈大骂之愈狠,然从不骂士兵。
某日于某部营外,将军见两士兵弃空酒瓶于水田,召连长、指导员至,命其下水田把酒瓶捞上来。两士兵欲替下,将军怒止之。某日于某部,将军见一哨兵军大衣少一纽扣,即命营长跑步带针线,为哨兵钉纽扣。将军侧立一旁,怒视之。营长手颤抖,良久方毕。将军至某岛视察,见无一条平坦之路,即命守备团团长端一盆水上将军车,绕岛一圈。路颠簸,水晃荡,团长全身淋透,方恍然醒悟。“文革”前,84师一战士因打靶遭误伤而亡,将军大怒,命厚葬,师长、政委抬棺。其时,84师师长、政委均为抗战干部。故皮定均将军常云:“子不教,父之过;兵不教,官之过。”此亦将军带兵之道也。
皮定均将军夫人张烽曾劝皮定均将军:“你有些地方也太不讲人情了。”将军对曰:“平时人情多了,战时就没有人情了。”
三
皮定均将军夫人张烽告诉笔者:陈伯达,“左”派理论家,福建惠安人。“文革”中欲拉拢皮定均将军,将军无动于衷。某次,将军赴京开会,陈伯达召其谈心。将军借故不通闽语,请以笔代言。陈伯达无奈,取纸条书之:“福建粮不足,吾不归。”将军取字条,留存。批陈(陈伯达)整风时,将军以字条为证,与陈伯达无瓜葛。
皮定均将军午休,打个呼噜即起,人称“皮司令睡觉,驴打滚”。1964年夏,将军率福州军区各军军长、师长至闽北武夷山看地形。跋山涉水,日夜兼程,众将领皆疲惫不堪。而将军脖上挂一铜哨,哨响即出发。每至午后,将军曰:“睡觉。”众将领刚躺下,哨声便响,皆恨之咬牙。某日午休,康林、朱耀华诸将领合计,将皮定均反锁于屋中。将军醒后,于屋中吹哨,众将领皆不理,照睡不误。康林将军告笔者:“看地形十日,只此一日,睡个好觉。”“皮司令睡觉,驴打滚”一说亦由此而来。
“文革”中,有人言皮定均将军“战场上英雄,党内斗争狗熊”。将军坦言:“狗熊就狗熊,自己斗自己算哪路英雄?”
1953年夏,皮定均将军从戎后(离别家乡24年)首次返乡探亲。将军携妻带子,荣归故里,惊动四乡八邻,父老乡亲探望者从早至晚,络绎不绝。次日清晨,将军断然率全家离乡返回,众乡亲皆不解何意。1983年3月20日,笔者曾独往大别山金寨县石碑乡探访将军之侄皮国立,提起当年事他仍耿耿于怀也。皮国立告诉笔者,此后将军再也没有回乡。据云是日返回途中,遇大雨。山洪暴发,雷声如炸。将军一家被困于山中三天三夜。当地人传将军无情无义,遭天怒。笔者曾就此事问于将军夫人张烽,答曰:然。始小雨,后大雨,山洪险冲汽车。而后借宿一户农家,三天后方上归途。夫人又曰:“初时我也不明白,未回乡时朝思暮想,回乡后只住一日便走。返回途中,将军一言未发,任我牢骚满腹。数年后,他才吐露心迹。”夫人言此哽咽不已:“将军怎不想在家多住几日?但见与其一起参加革命者皆战死沙场,仅己一人生还,荣归故里,如何向先死者家人交代!回乡后,乡亲纷纷询其亲人下落,他心里怎受得了?”此谓返乡情怯,苦不堪言,时人安知耶?据金寨县党史载,该县20世纪30年代曾有10万青年参加红军,幸存者仅数千人。与将军同参军者14人,无一生还。
皮定均将军14岁任儿童团团长,15岁任鄂豫皖苏区英山县童子团团长。红军攻打英山时,他率200余名童子团团员,拉网打扫鸡鸣山战场,捡回敌丢失的机枪6挺、步枪手枪320多支、子弹8000多发,县苏维埃奖励童子团“少年先锋”奖旗一面,红军奖励他手枪一支。将军初露组织指挥才能由此始也。
本文为《党史博览》原创
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等。侵权必究。
华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